使用帮助
  1. 首页
  2. 新闻公告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学科转型院长谈】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转型与实践创新

作者:李梦羽 日期:2019-10-30 20:22:13 点击数:

 

10月20日,由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主办的“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在新勇学生活动中心隆重开幕。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受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在紧凑的会议议程安排中,张老师特别接受了笔者的专访,以下为专访内容。

 

 

李梦羽:张红军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参加“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您在此次会议上的发言题目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转型与实践创新》。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教育到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您认为应该在理念方面有哪些变化呢?

张红军:当下,传统媒体的宰制性影响力在媒介技术的冲击下逐渐被削弱,越来越多的网络新媒体,如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今日头条、趣头条等信息汇集平台,微博、微信、抖音等内容自媒体平台,开始以自己特有的媒介逻辑参与到传播生态的重构中,并显现出日趋强大的力量。新的传播生态必然催生对传媒从业者职业能力的新需求,这种“需求侧”转变也将直接倒逼新闻传播教育的“供给侧”变革。

   一个学科的专业理念关乎学科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目标,关乎向社会输出何种人才的方向性问题。在大众传播时代,尽管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差别,但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总体上都对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理念有较为一致的共识,并形成了一种旨在“揭示真相”的行业规范。在这种理念的观照下,新闻学将自身定位为一种应用型学科,强调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须能够在专业领域实践中有所应用。其主要指导思想是面向学生进行以“揭示真相”为主的采写编评技能训练,带有明显的媒介机构需求导向。这种专业理念与当时的语境具有较强的契合度,以此为价值旨向,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传播人才。然而在社会化媒体日渐壮大的今天,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被削弱,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媒介已经从报纸、广播、电视等转变为依靠信息识别和算法推送来实现信息资源聚集的平台媒介,新闻传播活动已经超越专业传媒场域而遍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联度日趋紧密,采集和报道事实以揭示真相已不再是公众的唯一信息诉求,实用信息、消费信息、娱乐信息等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新的媒介格局迫使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要从面向媒体机构培养专业的新闻人才转为面向全社会培养杰出的传播人才。

 

李梦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专业,力争要培养出服务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真正做到学界业界联动。为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有哪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张红军:据我所知,国内有些高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人大、清华等。南京大学目前正处于探索当中:首先在专业设置上,我们不再按照媒介形态进行专业划分。目前本科一年级是人文大类不分学院,本科二年级到三年级期间,学院会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新闻传播学科的课程,尤其是融媒体课程,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课程组合,课程学分的总和达到毕业要求后,就可以在大四时为自己选择一个出口毕业。其次是课程设置,一方面是在第一课堂开设符合实践需求的技能型课程。比如《视觉传达》《融合媒体报道》《数据挖掘》《计算传播》《计算社会科学工作坊》;另一方面是开发第二课堂,开设“未来编辑部”实践课程,以重构教学场景的方式,设立了十个自媒体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比如致力事实核查的实验自媒体——NJU核真录,发现高校“牛人”的短视频媒体——大学英雄,首档大学生网络电台家书栏目——南大家书等等,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融媒体表达、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分析以及跨部门协作等融媒体实践能力。此外,新传学院也建立了数据实验室集群,先后组建了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中国传媒数据中心、南京大学谷尼舆情分析研究室、中德数字营销实验室、新闻创新实验室等。其中,中德数字营销实验室、新闻创新实验室是我们刚刚建立的,不仅进行实践教学,还承担科研任务。另外,我们新大楼的全媒体实验中心也正在建设当中,这些都为融媒体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

 

李梦羽:融媒体时代对每一个传媒人的数字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目前国内传媒市场的大数据人才紧缺,像后台网络编辑、新媒体运营、产品经理等热门职位的市场需求巨大,这也对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树立了新的指向。请问南大新闻传播学院在跨学科的资源整合上,是否会把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的结合作为未来的学科转型工作重点之一?

张红军:的确,我们一直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新时代丰富的技能,同时必须要具备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涵养。 所以数字技术和人文学科的结合是我们自始至终的目标。南大一直拥有着较好的人文学科底蕴,比如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系等,也有社会科学类的学院,比如社会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等等。我们会借助这些学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李梦羽:传媒业界的媒介融合反映在学科中便是学科融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招收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中设有计算传播学方向,在新闻学学术型硕士中设有媒介融合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育中,南大新传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是如何进行学科融合的呢?

张红军:目前我们学院在学生培养上注重于“多种选择”理念,为学生提供多个研究方向,让其自由地进行选择。首先,计算传播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方向,它同人工智能、机器算法等新兴技术密切相关,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学科方向。计算传播学方向硕士是依托于计算传播实验中心所设立的。计算传播实验中心是一个复合型机构,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功能。计算传播学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数据处理中所涉及的计算机领域相关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会倾向于工科领域,以及理科的计算方法相关知识等。而媒介融合方向在实践上都指向融媒体传播。我们的学科设置由原来的以媒介形态为划分依据的“区块式”结构改为了媒介融合逻辑下的“链条式”结构。

    南大新传在人才培养当中实行“两跨”的培养政策。一方面,我们搭建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平台,我们称之为“跨学院”或者“跨学科”,比如借助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研究院、信息管理学院、社会学院等资源力量,进行跨院培养;第二个“跨”叫做“跨界”,主要是指跨越学界与业界间的壁垒,借助部校共建资源,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学校的支持下,通过设立人才特区的方式,引进实务师资教职,为业界的卓越人士进入高校教学提供了直接通道,比如邀请央视的评论员,焦点访谈的主编、制片人分享他们从业以来的真知灼见,实现了学界和业界之间有效联动。

 

李梦羽: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整个世界都处于媒介变革的旋流之中,放眼于国际前沿学术圈是促进学科转型的重要要义。南大新闻传播学院是否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同国际知名的新闻传播院校定期交流的机会?

张红军: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多空间和机会通过学校的平台进行国际交流。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申请交换名额,只要符合相关的申请条件,就可以去意向院校交流和互换半年到一年左右。目前,南大新传有一些国际交流项目,比如,传媒实验班集体赴美国、英国知名大学访学半年;另外,海外广告创意访学项目这几年已经访问过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台湾等5个国家和地区,等等。但还很不够,尤其是有长期稳定联系的海外名校还不多,这也正是我们近期的努力方向之一,希望我们学院在未来能够实现这一方面的突破。

 

李梦羽:新闻媒体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革命,这场革命也给未来的传媒人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作为一个新传专业的新生,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学习方面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建议。您觉得新传学子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视野、树立怎样的专业理想,才能肩负起时代担当的使命?

张红军: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见仁见智的,这取决于你的目标是什么,是未来从事研究工作还是实践工作。首先,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都需要多读书,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的经典之作。其次,要尽快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研一新生在这一点上可能还没有想好,也可能需要在你不断的经历体验过程当中慢慢形成自己的选择,但应该尽快确定目标。比如说从平时上课到读文献、读经典著作,你如果能沉浸在从外行看来貌似非常枯燥的研究性工作中,并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我觉得至少是可以考虑在未来从事学术工作,或者说有这方面的潜质和潜力。如果你对实践行当更感兴趣,你就要主动多掌握实践技能。第三,根据你的目标方向有选择地读书。学习所有的知识都能丰富自我,但是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你不可能掌握全部。所以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为了在毕业的时候有自己的专业方向感,就需要比较集中的、系统化地学习某一个方向的知识。当然,未来新闻传播业的所有工作岗位都需要你把现在“应读”的经典著作读好,就是要把自己的兴趣方向聚集起来,以这条线作为核心,向外扩散,而不是杂乱地读书。

 

 

图文/李梦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