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1. 首页
  2. 新闻公告
  3. 学院新闻
  4. 正文

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专题工作坊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论坛在bet356官网召开

作者:xcy 日期:2017-12-05 00:00:00 点击数:

2017年12月2日,由bet356官网承办的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专题工作坊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论坛正式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重访经典:传播研究的里程碑”,旨在通过重访经典,对既往传播研究进行总结,寻求传播研究的新起点。

上午8:30整,开幕式在我校文汇楼C段二层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开幕式由bet356官网副院长许加彪主持,开幕式活动共四项,第一项由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周正朝教授致辞,周副院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接下来bet356官网院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李震教授上台致辞,李院长在现场分析了南北方新闻与传播资源的差异,并向各位与会成员展示了bet356官网近几年在相关学术领域的努力与成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借此机会在专家学者们的学术分享中有所收获。之后学会秘书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教授致辞,他表示很开心来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强调学术交流的重要性。第四项为bet356官网学生媒体“上林传媒”进行揭牌。揭牌结束后,参会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文汇楼前进行合影留念。

开幕式活动结束后为与会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主题报告,报告共六场,由bet356官网新闻系主任、副教授滕鹏主持。首先安徽大学芮必峰教授作了《人际传播的三条思想路径》的报告,具体分析了交换理论、互动论、关系论这三条思想路径。接下来由南京大学段京肃教授进行学术报告,《传播学研究的概念、格局和视野—“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这一报告主要讲了什么是“中国故事”、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以及讲好中国故事的视野、立足点,并着重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靠实力。第三场报告为南京大学教授胡翼青的《新闻生产理论的美国源头与欧洲源头》,他的报告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新闻生产的理论传统、布尔迪厄与场域理论、社会科学“人的转向”。接着重庆大学教授郭小安作了《“框架理论研究的跨学科存活”与批判性思考》的报告,主要分析了从认知、叙述、报导、到行动的过程,以及议程作用的结构。第五位进行学术报告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王颖吉,他的主题为《作为形而上学遗产的人工智能—以德雷福斯的现象学质疑为中心》,主要是关于人工智能三次浪潮和三次低谷,以及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四次批判。bet356官网副院长、教授许加彪《黑白世界与图像叙事 —延安版画抗战动员的国家视角与地方经验》的报告,则从版画的原因分析,阐述延安版画的景观建构以及抗战版画传播的策略。最后bet356官网讲师管成云作了题为《新媒体驯化的家庭政治》的报告,展开了基于手机对农村留守儿的社会化影响的民族志研究。


经过下午四场分会场的研讨,下午5时20分,于报告厅再次召开论坛闭幕式。bet356官网刘蒙之院长主持会议。闭幕式上由各分会场主持人对其下午的讨论内容作了简短的总结。一会场鲍海波教授就本会场“新闻传播学经典的反思与作用”主题作了总结性发言,她指出,经过下午的研讨,让相悖观点的学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并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分析,例如我校的郭栋老师就最近发生的“江歌案”进行传播学的分析。切合实际切合时代。二会场由南京师范大学张宁副教授对其“重读新闻传播学经典文本”主题进行总结。首先肯定了参会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且提出芮必峰教授的建议对于新闻传播学的经典书籍,建议大家在做导读的时候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经典著作的背景要先做了解,对作者的流派以及在写这本著作时的背景也要加以了解,导读必不可少的还有自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最后还应该联系当下的热门问题,结合思考。三会场由四川外国语大学郭赫男教授对其“传播思想与历史的互动”主题论坛进行总结。主要表明了段京肃教授给大家的指导意见:在历史研究方面一定不要有预设立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通过新史料的发现和老资料的重新解读,解释当时社会复杂现象的路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启发应是是新的路径,新的思路。在研究什么问题方面,学术研究一定要带着问题,前人著作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解释不了现在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要批判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称赞。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大家研究的意义,对于有的同学提到有的研究有空白,那空白的存在可能是有意义的,不一定我们世世代代去填补它,那就让这个空白存在,就是最美好的。四会场由我校周宏刚教授总结发言,四会场会议主题为“研究生教育”。会议中各位传播学教育者对之前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最后对今后的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有了大致的方向即引用西北大学杨立川教授的观点:要培养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从业人员。

本次论坛全程深刻围绕主题展开,总结了过去,展望了未来。论坛也吸引了众多感兴趣的老师学生的参与,会场中掌声此起彼伏,学术氛围浓烈。


相关内容